智库论坛

扫一扫 加关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慧中路7号
新材料创业大厦10层
邮箱:fyzsx2013@163.com
shenhe.624@163.com

    哲学研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库论坛>>哲学研究

北京泛亚智库哲学资讯

时间:2021-04-27   访问量:518

  慧眼独具 别开生面

  我国学者着力开展唯物主义方法研究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做出重大贡献

  (附有关研究论文和著作目录简介)

  1955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提出,"中国对于人类应该有较大的贡献"。他还说:"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我国的哲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以往已取得许多成就,但是,如同毛泽东所说的"较大的贡献"者,还似乎甚少。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则是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且意义重大,因而有望成为这种"较大的贡献"之一。

  众所周知,我国过去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只讲辩证的方法,这种状况,已经延续有差不多半个世纪之久,而人们似乎并不觉得内中存在什么问题。但是,从现实生活来看,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算起,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国人民在此期间虽然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但是也犯了不少错误,包括若干错误。对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明确指出。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呢?决议指出,主要原因是由于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这里的主观主义,即指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主观主义。至于在哲学上如何克服它,人们在强调实事求是等具体方法的同时,并未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概括。

  1982年,在内蒙古工作的李长域提出:应该在哲学上有一个"唯物主义方法",这样就可以以获得一种武器,针锋相对地同主观主义方法作斗争。因为他认为,主观主义的实质就是唯心主义;而要防止和克服唯心主义方法,理所当然地就应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方法,即"唯物主义方法"。

  这一看法在所在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提出后,许多人并不赞成,认为没有依据,只有个别人觉得可以考虑。确实,那时由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就没有唯物主义方法的提法,所以人们不赞成他的看法,也不无其缘由。不过,李长域觉得自己的想法确有些道理,不愿轻易放弃。后来,他便抽暇查阅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著作以及中外哲学家的著述,看看里面究竟是否提到这一方法,然后再说。谁知,经过仔细查阅,竟然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就提到唯物主义方法,因此其时的狄慈恨、梅林、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都曾谈到。之后,由于斯大林认为唯物主义是理论、辩证法是方法,并写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党的决议,于是在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就不提唯物主义方法了。这种状况,后来也影响到中国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情况开始变化。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即认为:唯物论既是理论,也是方法。在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若干学者,也提到唯物主义方法。在苏联,并已将这一提法写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该方法人们一直都未做展开的论述。

  李长域发现这个问题后,觉得很重要,于是便自己开始琢磨和研究。

  万事起头难。经过一番研究,他写出论文<<试论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得到<<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孙国栋的认可。后经反复修改,于1983年第5期在该刊发表。这是当时国内外第一篇专门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论文,但是并未引起多大反响。于是,时隔两年,他又在该刊1985年第3期发表<<再论唯物主义方法>>一文,进一步加以论证,这才引起人们的较大注意。<<新华文摘>>(人民出版社主办)、<<国内哲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等刊物,也对此文作了简要介绍。当时,既有不少人表示赞成,但也有一些人持反对态度。如我国著名哲学杨献珍、张岱年、高清海等即表示赞成、支持这一看法和研究;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则不赞成,认为无此"必要"。于是,李长域在1986年又写出<<关于唯物主义方法的几个问题>>一文,回答人们提出的种种疑问乃至责难。这样,经过上述三篇论文,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的"序幕",方得以拉开,逐步进入们的视野之中。此后,他坚持不懈,继续探讨,还在北京<<百科知识>>、<<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展开这一方法的诸多方面,因而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可喜的是,就在李长域独树一帜,开展这一方法研究6年之后,从1989年起,我国各地一些学者也纷纷响应,自觉开展这一方法的研究,并在<<理论研究>>(中共内蒙古党校主办)、<<内蒙古民族学院学报>>、<<国内哲学动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相继发表评述文章和研究论文。后来,还有些文章刊登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主办)、<<学习时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等刊物与报纸上,从而表明这项研究已受到中央有关单位和国家研究机构的关注与重视。此期间,国防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安徽芜湖师范专科学校等院校,已将唯物主义方法编入哲学教科书或教材中,进行讲授。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编著的<<方法学原理>>一书,也将唯物主义方法纳入,作为相关章节讲述。如此,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宣传和教育,便在我国各地逐步开展起来。

  1996年12月,李长域将自己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论文以及其它哲学论文,汇集成册,以<<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为书名,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自费出版。随即,<<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社会科学报>>(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图书评论>>(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等报刊,均作了介绍和予以好评。北京大学哲学系和有关院校,还将该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品教学"的参书之一,在教学中使用。

  总之,历经30余年,在李长域和一些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华大地上已经开拓出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的道路,初步形成一支队伍,产生诸多研究成果,故在国内已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情况,在我国哲学界是从来未有过的,据悉在世界各国也属绝无仅有,因此在哲学界可以说是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事。

  从人类历史看,对唯物论、辩证法,人们很早都已提到,但是只有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阐述之后,方能为大家普遍理解和接受。例如,辩证方法就是如此。而对于唯物主义方法,看来也是这样。经过李长域和众多学者多年来的探索,现在有关这一方法的地位、内容、原则、类型、渊源、意义、它和辩证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它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关系,等等问题,均已初步阐明或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

  具体说来,主要取得如下重要进展和成果:

  第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方法(或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起来看待。这就是说,一方面要肯定唯物主义是理论,另一方面要明白它也是方法,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把二者割裂开来看待。同样,辩证法既是方法,也是理论,而不单是方法。这些,同斯大林的见解相比,无疑一个很大的不同和认识上的重要变化。

  第二,从广义来说,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在运用于观察和研究问题时,它就转化为方法了。但是具体来说,这一方法也有若干主要原则要遵循。一是一切观察或研究,都必须从物质、事实或客观存在出发,而不能从神学、教条或主观想象出发,此即"出发点原则"。二是要使各种看法、认识、计划等,能够做到与实际一致,此即"相符原则"。三是理论、认识、方案等,都必须付诸于实施,否则就不会有任何效果。此即"实践原则"。当然,这些原则也不是孤立的,要结合起来理解和运用。

  第三,在开展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论述研究的同时,还要把他们所主张的唯物主义方法,同毛泽东一贯倡导的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等方法,结合起来认识,并揭示其内在联系。这样,一方面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主张的唯物主义方法做到具体化和中国化,另一方面又能把实事求是等方法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方法的高度来理解和看待。从中还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这一方法的形成,也是有突出贡献的。

  第四,科学地看待唯物主义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唯物主义方法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普遍方法和基本方法,而且还是首要的或第一位的方法。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如马克思所说,唯物主义方法则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因而极为重要。当然,从完整的认识来看,也要把唯物主义方法同辩证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五,唯物主义方法是反对主观主义方法和一切唯心主义方法的有力武器,也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宝贵指南。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就特别重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而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习主席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略,开拓创新,也有力地说明了这点。

  此外,队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还要从世界各国和历史发展来着眼。近代以来,英国、荷兰、法国、德国等国的哲学家,如培根、斯宾诺莎、狄德罗、费尔巴哈、达尔文等人,都有唯物主义方法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也有"格物致知"、"实事求是"等唯物主义方法思想。而费尔巴哈和达尔文的唯物主义方法思想,还是马克思提出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论源泉之一。所以,要从广阔的领域和历史的长河来看待唯物主义方法,以总结前人的智慧,完善我们的认识,并使唯物主义方法在各个国家也能得到重视和运用。

  由此可见,研究唯物主义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因而这一研究也可以说是填补了一百多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很大空白,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这里要说到,李长域在多年的研究中,不但在理论上探讨了有关这一方法的许多问题,而且在运用于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出版工作和写作中,也收获颇丰。如他撰写的<<"矛盾论"学习与研究中的两个问题>一文,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办的刊物采用。他编辑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继续解放思想>一文,被人民日报转载。他还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起草过有关重要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李长域是陕西米脂人,196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中共党员,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宣传思想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他长期在基层和祖国边疆地区工作,后来除做过四年多专业理论研究而外,其它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担负有行政职责,故工作繁忙,任务很重,但是他在发现这一万千的学问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重要问题之后,即抓住不放,刻苦钻研,奋力攻关,并克服没有科研经费、缺乏图书资料和没有助手困难,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终于取得了上述突出成果。

  北京泛亚智库热忱希望,此项研究能够引起我国哲学界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予大力支持,以使这个由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和毛泽东提出,经我国学者开展长期研究而取得重要进展的方法,能够开花结果,大放异彩,并在国内外占有应有地位和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为国家赢得荣誉,也为人类做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较大贡献。

  以下是我们搜集的李长域和其他学者有关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的论文、著作目录,现呈现给人们,供了解和参阅。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北京泛亚智库哲学研究部

  2018年12月22日

  第一部分 倡导并首先开展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的学者李长域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简介

  (一)论文

  1、<<试论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论和实意义>>,作者李长域(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后内蒙古党委实践杂志社),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5年第13期转载。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本文是国内第一篇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的论文。

  2、<<再论唯物主义方法>>,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85年第13期转载,<<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第8期摘要介绍,<<新华文摘>>1985年第9期论点摘编介绍(题<<应当唯物主义方法的地位>>),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本文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很大注意。

  3、<<关于唯物主义方法的几个问题>>,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6年第4期转载,<<文摘报>>1986年5月22日摘要介绍(题<<主义方法与辩证方法的结合形式>>),<<新华文摘>>1986年第7期论点摘编介绍,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本文继续探讨有关这一方法的几个重要问题。

  4、<<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6年第2期转载,<<新华文摘>>1986年底3期选目介绍。,<<全国高等院校学报文摘>>1986年第4期摘要介绍,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本文也受到许多人的关注。

  5、<<国外学者对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情况>>,载于<<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7年第1期转载。本文介绍了国外的有关情况,可以说在当时国外尚未对该方法予以展开研究。

  6、<<唯物主义方法简论>>,载于<<百科知识>>198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7年第2期转载,<<新华文摘>>1987年第3期选目介绍。这是对前述几篇文章的综合,因而引起较多的人关注。

  7,<<中国学者对唯物主义方法的探求>>,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哲学原理>>1987年第3期转载。本文考察了1983年以前我国哲学界对唯物主义方法的看法及反映。总的说来,此前没有人对该方法认真予以研究,觉得能承认或提到它,就已经解决问题。

  8、<<关于唯物主义方法的类型问题>>,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唯物主义方法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本文从其类型着手,展开了其广泛的内容。

  9、<<为什么要研究唯物主义方法?__兼答满都夫同志>>,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本文主要是回答一些人的置疑,进一步申述开展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的理由和必要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是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方法>>,载于<<文科学报>>1988年第1_2期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8年第9期转载,<<国内哲学动态>>1989年第9期载文引述,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就>>一书。本文意在申明马克思主义方法既有唯物主义的方法,又有辩证的方法,以便人们全面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11、<<唯物主义方法:一个基本的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载于<<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1年第6期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1991年第4期摘要介绍。<<新华文摘>>1991年第8期选目介绍。后将涉及自然科学部分,改写,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题目为<<论自然唯物主义方法>>。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方法,既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也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

  12、<<唯物主义方法研究十年>>,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3年第7期转载,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本文初步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开展唯物主义方法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前景。

  13、<<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到普遍的唯物主义方法>>,载于<<哲学论稿>>1984年第1期。本文意在纠正长期以来的种偏向或错误认识,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仅仅是适用于历史领域方法,也就是所谓伊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指出,如同辩证方法一样,它也是一种普遍的方法。

  14、<<陈云同志的彻底唯物主义方法>>,书评,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本文主要是介绍陈光林在书中对陈云同志坚持和运用唯物主义方法,领导经济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经验。

  15、<<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载于<<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7期。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方法论的根本前提。据此,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唯物主义方法与唯心主义方法即是哲学方法的根本分野。

  16、<<"矛盾论"学习与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载于<<文献和研究>>1982年第7期。内中涉及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关系以及如何客观地看待这篇著作。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作者在研究<<矛盾论>>时,深感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才能正确理解这一著作。由此,在思想上也引发自己后来开展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

  17、<<我是唯物主义者__学习马克思关于唯物主义的论述兼评"超越论">>,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1年第4期转载,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论前提是唯物主义哲学。由于马克思一再申明他是唯物主义者,那么他在方法论上坚持唯物主义方法,也就是不难理解的了。

  18、<<论唯物主义的本质>>,载于<<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9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1989年第6期篇目介绍。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揭示唯物主义的本质,更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所主张的唯物主义方法。

  19、<<现代唯物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载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编辑出版。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

  20、<<党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与我国唯物主义哲学研究>>,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9年第8期转载,<<新华文摘>>1989年第9期篇目介绍。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

  21、<<哲学方法学>>,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7年第9期转载。

  22、<<马克思主义哲学职能简述>>,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内中谈到唯物主义方法与哲学的功能之关系。收入作者<<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时,题目略有改动。

  23、<<唯物论.辩证论.系统论____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想>>,见<<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内中谈到唯物主义方法。

  (二)著作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书中收入唯物主义方法研究论文10余篇及相关论文共计20多篇,约34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作序。

  第二部分 全国各地学者发表的文章和出版著作

  (一)论文

  1、<<论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的意义__兼评李长域同志的唯物主义方法研究>>,作者善可(张树琛,内蒙古民族学院)、柳俊,载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作者表示响应李长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作者与李长域有联系。

  2、<<唯物主义方法研究述评>>,作者覃正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载于<<理论研究>>(中共内蒙古党校主办)1989年第4期。作者认同李长域的研究,故加以介绍和评说。后来,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着重进行了研究。作者与李长域有联系。

  3、<<近年来国内哲学方法论研究概述>>,作者韦诚(安徽省蚌阜市社科联),载于<<国内哲学动态>>1989年第9期,内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并引述了李长域有关论文的观点。作者与李长域通过信。

  4、<<试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作者格.孟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年第4期。作者与李长域有联系。

  5、<<唯物主义方法与主客体关系>>,作者李进(上海师范大学),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国内哲学动态>>1990年第3期提要介绍。作者赞成李长域的研究,自己则主动开展了这方面有关问题的研究。作者与李长域有联系。

  6、<>(待查),作者李火林(中央党校),载于<<当代思潮>>1990年第6期。文中谈到唯物主义方法。<<新华文摘>>1990年第期转载。

  7、<<评"超越哲学">>,作者李崇富(原清华大学,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载于<<人文杂志>>(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1990第2期。文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唯物主义的和辩证的方法作了完美的结合和淋漓尽致的发挥"。

  8、<<现代科学方法论分类之我见>>,作者常绍顺(北京政法大学),载于<<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1990年第10期。文中谈到唯物主义方法。

  9、<<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特征及体系>>,作者覃正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文中谈到唯物主义方法,着重论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10、<<列宁"哲学笔记"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作者何玉德(内蒙古师范大学),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文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并予强调。作者认为,列宁的<<哲学笔记>>,不仅谈到辩证法,也谈到唯物主义。长期以来,只注意前者,而不注意后者,是不对的。作者批评苏联人把辩证法凌驾于唯物主义之上,认为那样做是错误的。作者认为唯物主义也是方法论,需要探讨和研究,以建立其科学的理论。作者与李长域有联系。

  11、<<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历史透视>>,作者石仲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载于<<哲学研究>>1991年第7期。内中谈到毛泽东提出的唯物论方法。后收入<<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一书,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12、<<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不可超越性>>,作者图拉古尔(内蒙古师范师大学),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1991年第4期。文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就是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方法。与李长域有联系。

  13、<<论杨献珍的哲学理论贡献及其特色>>,作者候才(中央党校),收入<<坚持弘扬彻底唯物主义的精神>>一书,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作者认为,"杨献珍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突出地表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彻底贯彻到理论、方法和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去,从而理论的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唯物以及实践中的唯物主义,坚持了三者的一致和统一。"

  14、<<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职能问题>>,作者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载于<<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内中谈到世界观、方法论及唯物主义方法。李长域曾拜访陈先达教授。

  15、<<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____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作者孙伯暌(南京大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文中论及唯物主义方法,<<新华文摘>>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6、<<论唯物主义方法>>,作者辜堪生(原南充师范学院,后西南财经大学),载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17、<<"资本论"中的唯物主义方法>>,作者李绪蔼(厦门大学),载于<<学术界>>(安徽省社科联主办)1996年第3期。

  18、<<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中走向辉煌>>,作者石仲泉(中央文献研究室)、高路(经济日报),载于<<经济日报>>1995年8月29日。文中认为"不仅辩证法是方法,唯物论也是方法;不仅辩证唯物论是方法,历史唯物论也是方法。"认为毛泽东由此"创立了特色鲜明的方法论系统"。

  19、<<论邓小平的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作者徐银山、余新民(南京军区),载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受教育部委托主办)1996年第4期。又见<<决策与信息>>(湖北省政府主办)1996年第2期。

  20、<<方法论唯物主义的科学提升>>,作者陈胜云(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李长域曾与作者有联系。

  21、<<序>>(为李长域著<<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作),作者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载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他写道:"长域同志这本书中,最突出的是对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长域同志发现这个问题后,开展深入研究工作,坚持10余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因而产生了很大反响。我国哲学界包括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内,都认为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

  22、<<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贡献>>,作者许俊达,载于<<理论学习>>1997年第2期。文中提到"邓小平阐述了唯物论的方法论原则和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

  23、<<坚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典范____邓小平论怎样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作者潘和(上海市教委系统),载于<<党政论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1998年第2期。

  24、<<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其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作者覃正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载于<<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25、<<考茨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者周宏(河南大学哲学系),载于<<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作者在文中谈到,考茨基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主要是一种"方法论的唯物主义",所以是"一种具有充沛生命力的唯物主义"。

  26、<<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者徐建龙(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载于<<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7、<<论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现实意义>>,作者王晓燕(内蒙古财经学院,后更名内蒙古财经大学),载于<<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李长域与作者有联系。

  28、<<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物主义方法论解读>>,作者范迎,载于<<理论界>>2008年4期。

  29、<<论唯物主义方法的内涵及其基本形式>>,作者王晓燕(内蒙古财经大学),载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

  30、<<科学的唯物主义方法论>>,作者苟鹏军、马耀辉(渭南学院),载于<<青年科学>>(辽宁报业集团主办)2009年第2期。

  31、<<论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作者余栋华(海军指挥学院浦口分院),载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2、<<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李进(上海师范大学),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0年第7期。

  33、<<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作者余栋华(海军指挥学院浦口分院),载于<<唯实>>(中共江苏省委主办)2010年第7期。

  3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唯物主义方法初探>>,作者褚当阳、王桂田(空军航空大学),载于<<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5、<<论马克思的方法论唯物主义>>,作者王南堤(原天津社会科学院,后南开大学),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主办)2010年第6期。

  36、<<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生态自然观____马克思对待自然的唯物主义方法及其含义的重新发现>>,作者李世书(信阳师范学院),载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斯。

  37、<<邓小平的哲学方法论探析>>,作者胡建(西华师范大学),载于<<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内中谈到唯物主义方法。

  38、<<以科学、平等和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导当前中国改革的讨论>>,作者龙斧、王今朝(武汉大学),载于<<社会科学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2013年第2期。

  39、<<研究方法的唯物主义>>,作者武岩(单位不详),载于<<学习时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2013年第118期。

  40、<<彻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与无神论教育>>,作者王锟(单位不详),载于<<华章>>(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2014年第1期。

  41、<<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作者杨楹(华侨大学),2014年3月31日在井冈山大学的学术报告。内中讲到唯物主义方法。百度网有介绍。

  42、<<探究人脑意识机理的唯物主义方法论>>,作者蒋显荣、魏芳,载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第期。

  43、<<对"唯物主义方法"的商榷>>,作者满都夫(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此人表示不赞成唯物主义方法。

  44、<<着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作者赵天谋(国防大学),载于<<解放军报>>1998年11月7日。文中提到李长域对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予以肯定和赞赏。<<实践>>(中共内蒙古党委主办)19

  99年第4期转载。

  45、<<也谈唯物主义方法>>,作者肖效武(山东大学),因故未能发表。作者表示赞成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并谈到自己的若干看法。作者与李长域有联系。

  46、<<唯物论研究应有新的突破>>,作者郭必选(延安大学),未刊稿。作者认为"可喜的是,学术界已经有人从方法论角度研究唯物论",他对此表示赞赏,认为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很有意义。

  47、<<他集学者、编辑、记者于一身>>,作者高喜春(内蒙古日报),载于<<内蒙古日报>>1994年8月26日。文中对李长域的研究工作在"社科人物"栏内,向读者介绍。其中,谈到唯物主义方法研究,认为该研究"引人注目","已成为国内哲学研究的一家之言,有的观点还被教科书采用"。

  (补充)

  48、<<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学的要求>>,作者黎澍(历史学家),载于<<历史研究>>

  1984年第1期,内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并有强调。<<人民日报>>1984年4月13日转载。后收入作者著<<再思集>>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

  49、<<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区别及转化>>,作者欧阳康(中国人民大学),载于<<教学和研究>>1984年第4期,<<新华文摘>>转载。

  50、<<列宁论社会经济形态的辩证唯物主义性质和方法论意义>>,作者曾盛林(人民大学),见<<列宁哲学思想研究>>一书(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内中多处谈到唯物主义方法。

  51、<<关于研究方法与科学抽象的误区>>,作者刘炯忠(人民大学),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作者认为,唯物主义方法作为一种科学抽象,是可以成立的。

  52、<<改革的突破口>>,作者欧阳康,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期。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有"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方法"。作者与李长域有联系。

  53、<<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认识的方法论>>,作者景天魁,载于<<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第6期。作者认为,过去只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和世界观,而对其方法论这一方面则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甚至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建立唯物主义方法的完善理论,显然也很重要。作者与李长域曾有联系。

  54、<<斯大林哲学理论的缺陷>>,作者张念丰(单位不详),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他指出,早在1907年,斯大林就在<<与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因为它的方法是辩证的,而理论是唯物主义的"。时隔30年,他又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重申了这一看法。作者表示不同意斯大林的看法,认为唯物主义既是理论,也是方法;同样,辩证法既是方法,也是理论。

  55、<<哲学和世界观>>,作者李德顺(中国社会科学院)。见<<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笔谈),转引自<<新华文摘>>19年第期。他认为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总体上是以斯大林的框架为底本发展而来的",是"第二手"的。"由于多年来的大力推行,它的某些观念的影响至今很深,不少人甚至把它当作唯一的或既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标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着眼于从体系上突破和改造旧的模式,代之以我国自己整理和阐述的、更富有时代精神的思路和风格,那么事实上就等于维持原有体系不动,从而放弃了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利和责任。"他在文中虽然未提到唯物主义方法,但就人们对斯大林体系的看法而言,必然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因为如果承认唯物主义是方法,就必然会动摇斯大林的体系,要求用新的体系来代替或修改它。

  56、<<应当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职能的研究>>,作者王广州,载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87年第4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88年第3期转载。

  57、<<体系哲学、哲学体系、方法论辨析>>,作者陆剑杰(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载于<<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文中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唯物主义方法。

  58、<<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是永存的>>,作者李步楼(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他写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集体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发现了这种理论,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的一整套工作方法。以及体现彻底唯物主义的三大作风。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的具体化和中国化,是带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唯物论。"(<<坚持和弘扬彻底唯物主义的精神>>,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141页)

  59、<<论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作用>>,作者杨镜江(北京师范大学),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文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

  60、<>(题目待查),作者张培炎(中共广西党校),载于<<桂海论丛>>2001年第4期。作者认为"社会调查是唯物主义方法在中国的特殊形态"。

  61、<<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危机:唯心仰或唯物>>,作者赵磊,载于<<海派经济学>>2004年第4期。作者指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有好多是唯心的,面临唯物方法论的挑战,故值得认清和关注。

  62、<<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作者朱松峰(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载于<<理论探讨>>2010年第6期。文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

  说明:

  各地学者已发表的论文,不只上述这些,这里仅据我们搜集到的,加以汇集和提供。其中,大都是研究和论述唯物主义方法的,但也有的是提及、谈到或者是评述,考虑到比较重要,故一并收入。

  (二)著作

  1、<<军事辩证法教程>>,作者林伯野(主编,国防大学)。内有一节讲述唯物主义方法,20000字,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佟明忠具体负责撰写。林伯野时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作者与李长域曾有联系。

  2、<<陈云经济工作领导方法与艺术>>,作者陈光林(山东省委宣传部,现中纪委)。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作者在"第二章彻底唯物主义的方法",集中讲述唯物主义方法。陈光林时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与李长域曾有联系。

  3、<<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内有赵光武(北京大学)撰写"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两个词条,均谈到唯物主义方法,认为二者是"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要求的通俗表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曾与李长域有联系。

  另有杨春贵(中央党校)撰写"瞿秋白"词条,内中写道:"他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论述了唯物主义。特别可贵的是。他从方法论上指明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意义,初步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得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第2卷,1987年10月第1版,第689页)与李长域曾有联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一卷,作者孙伯暌(南京大学)、侯惠勤,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书中多处提到唯物主义方法,并有所评说。其中,主要是谈国外若干学者的有关思想,如考茨基等人。

  5、<<数学.科学.哲学>>,作者孙小礼(北京大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书中<<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文,谈到唯物主义方法。认为唯物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认识论,还是方法论,并且三者是统一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书,作者石宝华(主编)、陈凤珍(均为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讲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时,采用了李长域的观点。作者石宝华与李长域有联系。

  7、<方法学原理>>,作者刘蔚华(主编,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内有唯物主义方法,用一节的篇幅阐述。山东社会科学院韩民青、王荣栓等撰写。其中,韩民青与李长域有联系。

  8、<<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作者彭泽农、林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2月第1版。内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

  9、<<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作者许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内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与李长域曾有联系。

  10、<<时代.哲学.人生>>,作者麻连芳,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书中强调,要重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11、<<科学.哲学.社会>>,作者龚育之(中央文献研究室,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书中<<强调一下科学方法的>>一文,提到唯物主义方法。与李长域有联系。

  12、<<"资本论"的方法论研究>>,作者刘炯忠(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内中谈到唯物主义方法。

  13、<<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作者石仲泉(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后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有两篇文章谈到唯物主义方法,即<<毛泽东方法论的历史透视>>和<<毛泽东方法论研究述评>>。作者谈到,因为当时的特定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未对这一方法做"展开论述"。

  14、<<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及其当代意义>>,作者李瑞清(内蒙古财经大学)等,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内中有一章,即"第二章唯物主义方法",论述该方法。李瑞清与李长域曾有联系。

  15、<<樱花与剑>>,作者孔祥旭,同心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作者认为应当用"新唯物主义方法"研究日本的历史和社会。

  16、<<西欧哲学史稿>>,作者刘世铨(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内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认为培根的"假相学说从方法论说,为近代科学奠定了一个从自然界本身出发认识自然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刘世铨与李长域有联系。

  17、<<列宁哲学思想研究>>,论文集,内中提到唯物主义方法。见该书第114页。

  18、<<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概论>>,作者吴玉黎、邢至第,提到唯物主义方法,认为毛泽东强调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加突出了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重大意义。作者单位不详。

  19、<<内蒙古社会科学通览>>,作者吴金(主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内中介绍了李长域对唯物主义方法的研究。该书称:"李长域从1983年起,先后发表十多篇论文,对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主要类型、它同辩证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与世界观的关系、与认识论的关系以及这一方法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和探讨。"该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

  20、<<比较文化学>>,作者刘大椿(中国人民大学,编著),书中有<<苏联哲学百科全书>>词条,有一条是"唯物主义方法论"(译文)。

  21、<<哲林漫步>>,作者王伟光(原中央党校,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书中引述了恩格斯谈到唯物主义方法的一段话:"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是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末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时间是1983年,系"读书笔记"。表明那时对唯物主义方法已有所关注。

  22、<<李崇富选集>>,作者李崇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书中简要谈到唯物主义方法。

  23、<<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作者许全兴(原北京大学,后中央党校)。书中提到,1958年3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成都会议的讲话中,认为"唯物论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24、<<论文选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研处编,1985年。收入李长域<<再论唯物主义方法>>一文。

  25、<<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论文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编。收入李长域<<唯物主义方法:一个基本的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一文。

  26,<<史学方法论>>,覃正爱著,书中在肯定唯物主义方法是普遍的哲学方法之前提下,着重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光明日报发表书评,予以介绍。

  27、<<钱学森书信集>>,收入钱学森给李长域的信一封,谈到他对研究唯物主义方法的看法(另一封信未见收入)。

  28、<<斯大林哲学思想讨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书中收入1979年12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讨论会有关论文,内中有多篇提到唯物论也是方法。李长域于1980年开始从事哲学研究,未能参加此次会议。该论文集出版后数年,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楼下的书店中看到,遂购买一册。

  上述书籍,仅系我们了解和查阅到的资料,肯定会有遗漏。但是,仅据这些,也足以说明该方法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

  北京泛亚智库哲学研究部

  2018年12月22日

  附录: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有关唯物主义方法的论述和思想

  (1)马克思

  事实上,通过分析来寻找宗教幻想的世俗核心,比反过来从当时的现实生活关系中引出它的天国形式要容易得多,后面这种方法是唯一的唯物主义的方法,因而也是唯一科学的方法。

  《资本论》(1967),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409-410页注。

  (2)恩格斯

  至于谈到你用唯物主义方法处理问题的尝试,那么,首先我必须说明,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是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恩格斯致保·恩斯特的信(1890)》,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471_472页。

  (3)列宁

  他(指米海洛夫斯基——引者)读了《资本论》竟看不出那里是用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地分析一种(而且是最复杂的一种)社会的典范,是大家公认的无与伦比的典范。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1894),《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1页。

  (4)毛泽东

  这次会议开得好,重点归结到方法问题。第一是唯物论,第二是辩证法。唯物论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1958),转引自杨献珍、石仲泉、许全兴等著述。

  说明:

  (1)为简明起见,每人只选一条。

  (2)斯大林没有提到唯物主义方法,不选。

  (3)本资料由李长域收集汇编。

  二、附照片二张

  

image.png


  

image.png


  附录三:

  《百度》网对李长域的介绍

  

image.png


  李长域,1942年11月生,陕西米脂人。196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中文名,李长域。出生地,陕西米脂。出生日期,1942年11月。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人物职责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实践杂志社第一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系统辩证学学报》编委,内蒙古自治区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内蒙古哲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内蒙古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内蒙古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人物成就

  长期致力于哲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特别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见解。

  在唯物论方面,首次探讨了唯物主义的本质,提出其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见解;在国内外第一个专门系统地研究了唯物主义方法论,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

  在辩证法方面,提出毛泽东《矛盾论》学习与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探讨了对立面的中介理论及其重要意义,提出任何一个事物中都有许多矛盾存在并呈现为一定的系统,探讨了辩证法三个主要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辩证法的诸规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等主张。

  在系统论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肯定贝塔朗菲等人关于系统哲学的合理思想,依据当代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实践,主张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哲学,并作了论述。

  此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功能等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唯物论、评证论、系统论为三大基本理论,以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论、逻辑学、伦理学为内容和功能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

  所著《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出版后,获得1997年度中国中青年学术论著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说明:1998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年鉴》在“新书选介”中,对其也有介绍,内容大体同此。)

  补充:

  一、获奖情况

  1982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工作积极分子奖励(时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人员、哲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哲学论稿》编辑)。

  1985年,《再论唯物主义方法》一文,获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国内哲学动态》、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等转介)。

  1985年,《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一文,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会优秀论文奖(该文被教育部所属机构主办《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介绍)。

  1987年,唯物主义方法研究课题,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某年,获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杂志社优秀编辑奖。

  1991年,参与编辑的《内蒙古大词典》,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等奖(本人负责统稿和终审,完成任务86万字,词典为300万字)。

  199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宣传思想战线先进工作者奖(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实践杂志社第一编辑室主任、副编审)。

  1997年度,所著《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书 获中国中青年学术论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奖励(时任实践杂志社第一编辑室主任、编审)。

  二、现任社会职务

  1、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李鼎铭专业委员会研究员、顾问。

  2、北京泛亚智库国际咨询中心副理事长。


上一篇:布赫谈李长域哲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