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人物

扫一扫 加关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慧中路7号
新材料创业大厦10层
邮箱:fyzsx2013@163.com
shenhe.624@163.com

    安徽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界人物>>安徽省

​经济上行话安徽(下)

时间:2022-12-06   访问量:137

经济上行话安徽(下)

  

由于新冠疫情及俄乌战争一系列因素影响,近两年国内外普遍“经济下滑”,我国安徽省却是“一枝独秀”

  这十年,安徽到底发展如何?

  十年间,安徽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大台阶;实现了“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均超1万亿元,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有1台是安徽制造。

  安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战略层面对安徽地位的提升,包括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另一方面,安徽抓住了机会,包括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扬皖所长。

  不仅要加大在皖北八城投资,使得他们成为吸收来自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还要借助建设“创新飞地”等方式,让欠发达边缘中小城市能够分享中心大城市丰富的科创资源优势,推动跨越行政边界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推动中心发达大城市与边缘欠发达中小城市之间的对口帮扶关系走向平等互利合作关系。

  从对口帮扶走向平等互利合作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沪、江、浙、皖一市三省全域,安徽从2018年全年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至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

  下一步,安徽要继续在产业分工合作,特别是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发挥安徽的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与长三角沪苏浙差异化协同发展。到2021年底,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11位。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安徽省在全国的排名上升了3个位次。

  沪苏浙皖加快一体化,安徽经济总量占4省市比重从14.4%提高到15.6%,2021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接近1万亿元。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的方案,半年来帮扶城市在皖北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就达到147个、累计投资621亿元。

  安徽加入长三角实现了从思想认识到行动的跨越,从战略来看,是内陆省份向沿海省份的转变。安徽与东部沿海对外辐射效应较强的城市合作,还有后发优势,通过加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建立产业转移通道。

  不仅要投资皖北城市,将当地闲置工业地产等资产盘活,还要让中心城市过剩的产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利用好建设‘创新飞地’等形式,使一些落后地区同样享受中心城区的科创资源汇集的优势。”曾刚认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现在面临产业转型中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产业外迁的问题,皖北的8个城市可以接受来自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为其顺利实现“腾笼换鸟”创造有利条件。下一步,更要从对口帮扶走向平等互利合作。

  结对是为了合作,这个是核心。合作是建立在有需求和有分工的基础上的。对安徽来说,包括列入的八个城市,要客观分析自己发展中的短板,拿出长板,积极与结对城市互惠互利发展基于差异化和产业链嵌入式的合作。

  走宽走畅“科创+产业”之路

  十年来,安徽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子安徽,12个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并跑领跑;实现了“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都超1万亿元,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有1台是安徽制造。

  在2012年到2021年的10年间,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1年的45.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8%,产值占比由2012年的18.1%提高到2021年的41%。

  “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我们依托技术和产业基础,目前已集聚比亚迪、大众、蔚来、吉利等厂商,到2025年产能将达到150万辆,是如今的6倍。量子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集聚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量子企业。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去年有8项制造业‘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打破国外垄断。” 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强调,要走宽走畅“科创+产业”的路子。

  合肥是近10年来中国科创领域的一匹黑马。合肥将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科学研究与城市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研成果不再仅仅是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而是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成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动力。

  下一步安徽应推进“科大硅谷”建设,突出策源驱动,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和配置为关键,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任务部署,集合优势力量,进一步攀峰筑原,稳步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加快实现从无到有的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源头理论支撑。在重点领域实施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专项,通过公开征集、专家推荐等方式遴选项目,实行常年随时申报推荐机制,建立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评审的标准和基本要求,采用非共识评审方式,建立分阶段支持机制,根据项目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支持额度,推进在某些领域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培育未来产业。

  另外,要整合行政、资金、市场、科研和人才资源,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提供办事指南、资金对接、品牌推广等服务,促进创新创业资源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打造集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低成本、便利化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国际一流的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工业设计、测试检验、中试熟化、技术咨询、技术贸易等科技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上一篇:​经济上行话安徽(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