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论坛

扫一扫 加关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慧中路7号
新材料创业大厦10层
邮箱:fyzsx2013@163.com
shenhe.624@163.com

    国家战略研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库论坛>>国家战略研究

北京大学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专家窦文章

时间:2022-02-04   访问量:244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景区“停多开少”,旅行社无“队”可带,导游无“岗”可上,旅游项目“肉少骨多”,旅游企业“生死挣扎”,旅游从业者“何去何从”,这些都摆在了现实面前。最近,全国多地疫情反弹,旅游前景到底如何?下一步该怎么办?

  1、发展数据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2019年以来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

  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入境旅游人数14531万人次,增长2.9%,出境旅游人数15463万人次,增长3.3%。全年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2020年,全年国内游客28.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286万亿元,下降61.1%。

  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同比增长12.8%,恢复到2019年的54.0%。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1.0%。

  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

  2020年,首年受突发疫情影响,旅游业呈断崖式下降,之后旅游业有所恢复,但是目前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

  2、新态势

  景区免门票。观光游的重要标志便是景区门票,随着度假游、“心”旅游等进一步加速,观光游时代将宣布结束,门票经济也被迫退出历史舞台。“敞开门来迎客”成为大趋势,更多布局体验消费场景,让“客人”花钱花的“心甘情愿”“物有所值”。

  旅行社平台化。自驾游的兴起,团队游开始变得组团困难,旅行社极力通过跨地域、跨平台组团来挽回局面,但于事无补,日子越来越难过。疫情一来,彻底改变了团队游的生态,旅行社悬于生死一线,标志着传统旅行社时代已结束。旅行社借助新平台,打造新时代的“组团”生态势在必行。

  导游智能化。人工导游是观光旅游的时代产物,其使命已完成。虽有人极力认为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会使得旅行变得更加有意义,但人工导游因行业的各种利益驱使,其服务的弊端已无法继续服务新旅游时代。反是场景化、声光电等智能化导游形式,已成为游客的热衷,身临其境,感受非凡。

  旅游项目“画饼”变“画市”。在旅游市场一路向好的时候,请咨询机构随便在图上画画,项目落地后,也不愁人来玩。如今游人出行,“精打细算”:适合拍照不,好不好玩,意境美不美,体验爽不爽、产品新不新等等,对旅游项目提出了历史的新高度,评价的角度变得全方位,真正站在了市场考验的面前,再用传统“画饼”的方式,已经找不到投资回报的路了。

  咨询“一竿到底”。无论是“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EPC”总承包、“O-EPC”、“F-EPC-O”等,其核心是全过程不换“站”、不断“点”的高效率服务,着重解决事前方“天马行空”、事中方“偷奸耍滑”、事后方“推责不认账”的问题。旅游咨询业经过近二十多年快速发展,已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主的咨询阵地,项目旗帜遍布祖国大好河山,可谓可喜可贺。然而历史也再一次把咨询企业推到了风口,仅仅靠前期谋划的做法已无法再符合市场需要,产品策划、规划、采购、建设、运营等全过程参与成为大势,做到“一根笔竿插到底”,真正实现与客户陪伴式成长。

  “一方搭台、多方唱戏”。传统项目大多是“大包大揽”,一个项目一家主体全投,或是找几个合伙主体一起投,形成“只懂花钱”惯性思维,真正如何回本是一无所知,还在算门票的账单,其弊端显而易见,一是投资总额高,观光产品比重高;二是后期运营仍需持续投入,大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为解决此种弊端,选择“一方搭台、多方唱戏”的新模式,重点把项目的框架组织好,谋划好旅游项目的“骨肉”,至于穿什么衣服,可以“花红柳绿”齐登场,谁在场上赢得“观众”喜爱,谁就待的时间长,做到因时更新。

  “心”旅游时代来了。旅游从观光、休闲、度假时代一次次迭代,迭代越往后,时间变得越短,体现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呈现出新要求、新高度。而在度假正热的初期,受疫情的影响,“心”旅游应然而生,人们开始回归自我,追求内心的向往变得更加强烈,深度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3、无从选择

  行业一直都在。疫情肆虐了各行各业,一些铁饭碗岗位也面临发不起工资的处境,而你只看到了生活的静好。我们无法逃离一个行业,行业一直都在,他在时间长河中会演变成多般神态,选择了一个行业,已经属于行业的一颗棋子,精力之限容不得左右顾之,只有一头扎进去,以自己会的方式击起或大或小的浪花。这是一场比韧性、比脆弱性、比反脆弱性,更是比胜负的马拉松赛跑。只要扛得过负重的路,那些饱经沧桑的过去,终究会成全下一个高光时刻的你。逆势筹划更大的旅游事业版图,静等翻身的那一刻。

  机会一直都在。经济向好时,有人赚钱也有人赔钱;经济不好时,同样有人赚钱有人赔钱。区别是,经济好的时候,“猪更容易飞上天”;经济不好时,“大雁振翅难飞”。越是旅游低迷时,越凸显出旅游的生“机”。低迷的时候,机会消失了,市场宁静了,需要被激发的愿望更强烈了,真正的“高手”方能有用武之地。现在到了沉淀、整合、激活市场的时候,也是真正正视市场的时候,是市场洗牌的最好时候。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厚积薄发,回归市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做点让市场认可的事情,做点让客户感动的事情。

  我们一直都在。大环境很重要,但是对个体来说,大环境也是多种多样,并不具有唯一性,生机也是无处不在,也有“漏网之鱼”,需要我们做有激情、有创新、有温度的旅游从业者,保持对旅游业的持久热爱、对旅游产业不断创新、对客户保持常态的温度,“稳健的步伐+向好的定力”方能更好推动当前事业发展。否则,市场洗涤的背后,便是淘汰的惨状。

  “旅游”未来会在哪?旅游与“门票”“观光”“团队游”“大交通”“标准餐”“定点住宿”等印象捆绑一起,当门票经济淡出、出行方式改变、个性化定制等发生后,“旅游不再是刻板的旅游”,“旅游”变成了“融入”,成了“好好生活”;亦或是“赋能”,成了“健康之需”;或者是“心往”,成了“自我对话”。与其说预判旅游的未来,不如说“拿着旧地图终究找不到新大陆”。

  未来是能量的未来,更是行业齐心实干的未来,向往未来,是让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因为我们无从选择。